冲击波:对美国互联网巨头的文化思考,azw3+epub+mobi+pdf百度网盘电子书下载
作品简介
思考美国互联网科技与文化的现象级著作。借鉴美国互联网冲击亲历者的他山之石,探索中国IT产业向善发展之道。郑纬民、李晓明、吴伯凡、苏金树、王煜全、刘润、陈威如联袂推荐。
本书描述了极具吸引力的一小群自由派企业家,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初“背离”了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初心,逐步创造出互联网三巨头,即脸书(现更名为Meta)、亚马逊和谷歌,它们现在对音乐、电影、电视、出版和新闻行业的未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作者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讲述了这些公司的创始人的价值观是如何影响互联网并造成了今天互联网上的一些问题:无视对书籍、音乐和电影的盗版,隐藏在不透明的商业行为背后,牺牲个人用户的隐私,形成监测–营销(大数据推送)的一元文化。而我们正置身其中。
这是一个关于权力集中带来巨大利润的故事。自2001年以来,报纸和音乐行业的收入下降了70%;图书出版、电影和电视的利润也大幅下降。同期,谷歌的收入从4亿美元增长到745亿美元。如今,谷歌的YouTube控制了所有流媒体音频业务的60%,但只向艺术家支付其收入的11%。越来越多的创意内容被消费,但流向内容创作者和所有者的收入越来越少。
随着资金向垄断平台重新分配,权力发生了转移。在美国,脸书、谷歌和亚马逊现在享有与大型石油公司和大型制药公司同等重要的政治影响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原本应流向艺术家的收入是如何转移到互联网平台的,以及这么长时间以来这种分配方式没有受到挑战的原因。
这里的利害关系影响的远不止任何一个音乐家或记者的生计。如塔普林所见,这些互联网公司渐渐控制了人们看到的新闻、听到的音乐和其他形式的娱乐,这一事实对人们构成了真正的威胁。本书为艺术家如何运用经验和合作来重新赢得观众提供了一个重要且具备前瞻性的方案。作为从业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音乐和电影制作人,以及在线流媒体视频的开拓者,作者提供了新方法来让我们思考万维网的设计理念,特别是我们与主导它的公司共处的方式。
乔纳森·塔普林(Jonathan Taplin)南加州大学安纳堡创新实验室的名誉主任,也是鲍勃·迪伦和The Band乐队的前巡回演出经理,以及马丁·斯科塞斯、维姆·文德斯和格斯·范·桑特所导电影的制片人。作为数字媒体娱乐方面的专家,塔普林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成员,同时也是加州宽带特别工作组和洛杉矶市技术与创新委员会的成员。
何万青,博士,CCF青工委副主任、高专委执委,曾任CCF YOCSEF总部副主席、荣誉委员,现任阿里云高性能计算负责人,有20多年工控、嵌入式系统和高性能计算的研发经验,专注超算应用十余年,热心科普公益,4次获得年度CCF最佳讲者,维护有公众号“四维碎片”,出版多本技术书籍与科普译著。

共有 0 条评论